首页 / 关注新区 / 详情
河北日报:黄骅港海关探索“互联网+计重”模式 “曹冲称象”计重方式提升检验效率
发布时间:7/8/2020 12:00:00 AM

《河北日报》  7月7日↓↓

“‘PHOENIX 8’轮正在带缆,预计20分钟完成靠泊。”6月30日,石家庄海关所属黄骅港海关关员接到货代经理韩树鑫发来的微信。

两名黄骅港海关关员随即准备好防护装备,提起“鱼竿”,驱车前往20公里外的码头。

“Welcome!”船方大副见到海关关员十分热情。经过一番询问,海关关员按照既定方案分头工作。

“怎么得到右侧水尺数据?是通过拖轮还是你们手里的这个?”大副面带疑惑指着“鱼竿”问。“用这个‘鱼竿’。”关员笑着说。

“这个行吗?六面水尺数据在计重中显得太关键了。”大副略带质疑地说。

“水尺计重”是一种计重方式,又被称为新版的“曹冲称象”。海关关员需通过观测对称分布在船舶左右两侧的船首、船中、船尾的六面水尺刻度,加上测量压载水、海水密度、淡水等获取相应的数据。并且经过一系列必要的修正,查阅船方的图表资料得到船舶所载货物的重量。该数据主要作为大宗散杂货商品的贸易结算、收税计费等依据。

海关关员口中的“鱼竿”,学名叫“便携式水尺观测仪”,是由支架、导线、高清摄像头、控制器、手持终端等设备组成。海关关员在船上将摄像头伸入水面监测实时画面,同时手持视频终端观测水尺。据介绍,这与爬软梯、乘坐拖轮查看等传统观测方式相比,具有稳定性强、清晰度高以及安全性好、准确度高等特点。

海关关员一番操作后,20分钟就获得了所需数据,40分钟即完成鉴定工作。

为提升工作效率,缩短通关时间,近年来,黄骅港海关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计重”模式,目前已形成无人机、便携式观测仪等多种计重手段互补的新型鉴定工作体系。

据统计,1至6月,黄骅港海关共检验鉴定217船次、2338万吨货物,同比分别增长20.6%、7.0%,以科技创新助力外贸稳增长。

---转载自渤海新区官方网站



版权所有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

e-mail:gwjdbxcgbs@163.com

冀公网安备 13090802000057号 冀ICP备18017932号-2